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任何人,包括你的儿女、伴侣、兄弟、姐妹、父母,往往你越为别人好,别人越讨厌你。很多东西是娘胎里自带的,非常顽固,偏执到骨髓,没有碰到人生的重大挫折与灾难。80%人都不会真正的认知觉醒。不要一味去劝你的儿女好好学习,除非他自己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去说服你的配偶疯狂赚钱,除非他受尽了社会的毒打。不要一味说服你父母的老思想,除非他自己已经想通。
村上春树说过,世界上许多人需要的其实不是实用的忠告,而是充满暖意的附和。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情,一件事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一件事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一个人能吃饱穿暖,大概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被认可。一个例子,你逼着一个小孩子好好过马路很难,但是如果你说我害怕,你可不可以牵着我的手过马路?小孩子会很乖的承担起这个角色,因为他体会到了被认可的感觉。
一个男人他在成为你的丈夫之前,他曾经有二十多年的原生家庭生活痕迹,他做事的风格、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人交际的原则,对待人生的态度等等,都是你不曾参与过的生活经历。以前的那段成长岁月正是塑造了他这个人。早在你遇到他之前,即使你有很多地方与他产生分歧,甚至看不惯,你要么选择隐忍,要么选择离开,千万别妄图改变。
他说句不好听的,他的一些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就像刻在骨子里一样,就连他的亲生父母都未必能让他改变,何况你这个至亲至疏的合作伙伴。一个女人,同样的道理,她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她有着不同的三观和生活阅历,她也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无论她是什么样子,你要么包容,要么远离,也别妄想去改变他,因为婚姻关系中,一旦任何一方总想着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改变另一方的时候,最后的结局都很悲催,大多数都会半路分道扬镳,试想有谁喜欢被另一个人天天否定,天天改造,活的压抑,又没有了尊严与自我呢?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不太一样,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每个人都会喜欢别人的认可,每个人都讨厌被贬低,这是人性中很难克制的事情,对于父母要想改变他们更是一个愚蠢的想法,父母生活了大半辈子,无论是思想还是生活习惯都早已固化,很难改变,要是强行改变,只因他们无条件的爱,你就是默默承受一切难受。
对于孩子,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理应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更不要过多干涉他们的人生,作为父母,唯有尽最大努力为他们保驾护航,让他们在未成年之前健康快乐的活着,他们终归有属于他们的人生和使命。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权贵名流,还是卑微平凡的市井小民,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许与尊重。
正如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在散文中写道,我这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的钱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文中的你指的是他的父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父亲读到了这篇文章,给他留了一张纸条,深为感动,身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三毛看到后异常感动,在后来的一篇文章中,他这样写道,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您。
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扫去了我在这个家庭用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人活一辈子不要被任何关系所负累,要活好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人生。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上活着,每个人只要努力的过好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过多的干涉别人的人生。因为要知道,每个人都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只要有人反驳他,否定他,想改变他他的本能反应就是反抗。
就如稻盛和夫曾说,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说难听的话,因为人性不需要听真话,只需要听好听的话,所以一定要做到万物不为我所有,万物为我所用。少管别人的事,如果事情管好了好,管不好了就会让人反感,对你心生敌意。
菜根谭有言,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人生苦短,别总是费尽心思揣摩别人,忽略了自己。其实,人只有自己眼中有风景,心里才会无是非,人生路上,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别人只是配角,对于他人的世界,我们要学会尊重和接受,不要横加干涉,真的与你无关,你要学着做一个有温度且睿智的人,不相为谋,我照样能心平气和。冷眼相待,我依旧可以风生水起。人生之路脚下走,生活之心心间流风霜雪雨,傲骨寒霜,细心品味。
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世界上什么人都有,当你能够豁达的面对他们,不再妄想强行改变谁,那将会是自己的心声。管好自己,但行好事,不妒他人,往后余生,在生活中多管自己,让自己生活的快乐生活里,少管别人的事,日子才会过得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