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张明
编辑 | 李华
在香港中环鳞次栉比的金融大厦之间,一家成立仅五年的互联网券商正悄然改写行业规则。长桥证券(Longbridge Securities)——这家由阿里巴巴前高管和技术团队创立的券商,凭借其鲜明的“技术驱动”标签,在竞争激烈的港股、美股市场中迅速崛起。
尽管面临富途、老虎证券等先行者的挤压,以及传统券商如汇丰、中银国际的围堵,长桥证券仍以每年超100%的客户增速扩张。截至2023年底,其全球用户突破200万,资产管理规模(AUM)达数百亿港元。
这家券商如何异军突起?它的模式能否持续?
一、技术基因:从阿里巴巴到金融科技
长桥证券的创始团队带有深刻的互联网烙印。其创始人兼CEO黄海波曾任阿里巴巴国际站技术负责人,核心团队则来自阿里、腾讯、摩根士丹利等企业。这种“硅谷+华尔街”的混合基因,让长桥在创立之初就定位于“用互联网思维做券商”。
“传统券商的IT系统往往陈旧,交易延迟高,用户体验差。而我们从底层架构开始,全部基于云计算和微服务搭建。”长桥证券CTO王毅向财新记者表示。
这种技术优势直接体现在产品端:
-
极速开户: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和AI审核,用户开户时间缩短至3分钟,远超传统券商的1-3个工作日。
-
低延迟交易:自研订单系统使港股交易延迟降至毫秒级,媲美专业机构系统。
-
智能投研工具:整合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自动提取财报、新闻关键数据,生成可视化报告。
“我们本质上是一家技术公司,只是恰好在做券商业务。”黄海波曾如此定义长桥。
二、差异化打法:社交化投资与全球资产配置
在互联网券商赛道,富途以港股打新见长,老虎证券深耕美股,而长桥则选择了另一条路——社交化投资+全球化资产配置。
1. 社交化投资:从“单兵作战”到“社区驱动”
长桥App内嵌了类似“雪球”的社区功能,用户可实时分享交易策略、跟随大V操作。2022年,长桥推出“组合跟投”功能,允许用户一键复制知名投资者的持仓组合。
“年轻投资者更依赖社群信息,而非传统投顾。”一位长桥用户表示,“我在社区里发现了几位专注港股的KOL(关键意见领袖),他们的分析比券商报告更实用。”
2. 全球化布局:不只美股港股,还有东南亚、加密货币
相比同行聚焦中概股,长桥较早拓展了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市场,并支持部分加密货币基金交易。2023年,其新加坡分公司获批牌照,成为东南亚扩张的关键一步。
“中国投资者的需求正在多元化,从美股中概股转向全球科技股、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甚至另类资产。”长桥证券国际业务负责人周颖称。
三、监管与盈利: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尽管增长迅猛,长桥证券仍面临两大挑战:监管合规与可持续盈利。
1. 监管高压:牌照与数据安全
近年来,中国内地对跨境互联网券商的监管持续收紧。2022年,证监会要求富途、老虎等停止境内新增用户,长桥虽未明确被点名,但也暂停了中国大陆的推广。
“我们所有业务均严格持牌运营,香港、新加坡、美国牌照齐全。”长桥合规负责人强调。但业内人士指出,若内地彻底封堵跨境证券交易,长桥的增量市场将受冲击。
2. 盈利模式:佣金战之外的出路
目前,长桥的收入主要来自:
-
交易佣金(约60%)
-
融资融券利息(20%)
-
增值服务(如Level-2行情付费、投研报告)
但随着行业佣金率趋近于零(港股交易已普遍免佣),长桥开始试水财富管理,推出智能投顾服务“长桥智投”,管理费分成成为新增长点。
“纯靠交易佣金没有未来,必须转向资产管理。”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
四、未来之战:AI与机构化
2024年,长桥证券宣布投入1亿港元研发AI交易助手,可自动分析财报、生成交易策略。此外,其机构业务部门悄然上线,为对冲基金、家族办公室提供API量化交易支持。
“零售市场增速会放缓,但机构业务和AI工具可能是下一个爆发点。”黄海波在内部信中写道。
【记者观察】
互联网券商的上半场是流量争夺,下半场将是技术和服务的内功比拼。长桥证券的崛起,印证了技术对金融业的改造能力,但其能否在监管与盈利的双重压力下持续增长,仍需时间检验。